近日,我所長江口漁業生態創新團隊近期在長江口蟹類群落變化、生物學特征、時空分布規律等方面的研究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在SCI期刊《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Marine Environmental Research》和《Journal of Crustacean Biology》刊載。我所與貴州大學聯合培養的碩士研究生楊祖長為第一作者,馮廣朋研究員為通訊作者。
研究成果表明:(1)禁漁后長江口蟹類資源恢復成效顯著,物種數恢復至14種(隸屬9科),溶解氧和鹽度是影響群落結構的關鍵因子,其中三疣梭子蟹成為絕對優勢種;(2)長江口蟹類種群結構持續優化,三疣梭子蟹雌雄比穩定在0.68,甲寬范圍擴展至17~175毫米,生長系數k值提升至1.2,異速生長指數趨近理想值。研究成果明確了環境驅動機制,廣義加性模型表明,春季主要為溶氧和pH,夏季主要為溶氧,秋季主要為鹽度和水深,不同因子與資源豐度呈現線性和非線性關系,揭示了長江口蟹類對棲息環境的敏感性。
該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和農業農村部政府購買服務項目的支持。長江口是水生生物的三場一通道,亦是蟹類重要的棲息地,長江“十年禁漁”實施以來,長江口蟹類群落結構、三疣梭子蟹的生物學特征以及時空分布格局等方面發生了一定變化,我所將持續開展長江口蟹類群落變化、生物學特征、時空分布規律等方面的研究,為長江口資源保護與可持續管理提供了科學支撐。


(河口與近岸漁業生態研究室 李雅潔)